本網訊(記者黃洲承 白昊 陳麗吉 黃麗真)9499www威尼斯9499www威尼斯信息技術學院陳星火副教授,從事計算機教學研究30年。曾任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專家組成員、教育部職成司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電腦作品制作活動評委、團中央全國青少年專項技能培訓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專家組成員、9499www威尼斯9499www威尼斯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現任珠海市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微課教學研究中心:讓中國兩千萬教師都學會做微課
當記者們踏進微課教學研究中心的辦公區域時,正是下午一點五十分,眼前的學生們完全沉浸在各自的項目工作中。再往里走,穿過一段后來如陳老師所言“全校風景最好”的露臺,便是陳老師的辦公室和教研中心,兩者連在一起??匆娪浾邆儊碓L,陳老師連忙站起,收起還沒吃幾口的盒飯,放下和學生正在討論的稿子,熱情地向記者們介紹起教研中心的情況。
“我都是年過花甲的人了,學校還是把我邀請回來,目的就是想建設好這個研究中心?!标惱蠋煂τ浾邆冋f道。
微課教學研究中心是學校正籌備建立的研究中心,學校特地將曾任教信息技術學院、并在教學與電視節目錄制方面經驗豐富的陳星火老師返聘回來,由他擔任該中心的執行主任,帶領學生與研發人員,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對微課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發。為此,學校在圖書館騰出了二百多平米的場地作為教學研究之用,并配備了先進的微課教研設備。

陳星火老師為我們演示可觸摸式電子白板
“這種不同于以往的可觸摸式電子白板,可以讓使用者更加方便快捷地處理電腦文件?!标愋腔鹄蠋熢诮o我們介紹這一設備時興奮地說道。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一個與我們平時所見不同的投影儀懸掛在電子白板的上方。陳老師介紹道:“這個是短臂投影儀,你們以前的教室用的都是長臂投影儀,它有個缺點就是,老師往講臺上一站,投影儀投到自己,臉都是花的,而短臂投影儀就沒有這問題。多媒體講臺,電子教室一體機,中控機等都是我們引進的當前較為先進的設備”。

圖為微課教學研究中心錄播室
走進錄制室與控制室,錄制設備如相機、攝像機、錄音機等,都已架設好機位,隨時可以開始工作。同時,該中心也接收了幾十名來自信息技術學院不同專業的大四學生,他們在陳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制作了一批有趣有料的微課。微課短小精悍,內容無所不包。其中一位學生的微課作品以一段四、五分鐘左右的動畫解釋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它將抽象的數學公式形象化地演示出來,一下子就讓來訪的記者們理解了數學公式背后詳細的推導邏輯。

學生們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微課項目研發
隨后,談到人生目標時,陳老師說:“我給自己這一生定了六個人生目標:在數學方面作出值得炫耀的一筆;做一個好老師;當一個好作家;搞好教學影視創作;靠知識走完中國;讓教育軟件走進千家萬戶,改變中國的教育模式。前五個目標已經實現了,我現在正在實現自己的第六個目標。微課是我第六個目標的一小部分,我希望通過微課,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那些被我們忽略和遺忘的東西,同時,我也希望通過微課,讓我們的老師能對教學模式有一個不一樣的認識,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讓我們的教育模式有更加積極的變化?!?/p>
“讓兩千萬中國教師學會做微課。為什么是兩千萬?因為'兩千萬'是中國教師的基數,在這里只表示我們要達到的一個數量級,并非指確切的目標數?!标惱蠋熝a充道:“最重要的是讓老師們接受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掌握信息化的教育技術手段,當然還得借助互聯網技術,使得先進的理念和手段傳播得更快、更廣?!标惱蠋煴緛碛媱澯檬陼r間來實現第六個目標,他說,有互聯網企業的幫助就用不了那么久?,F在,已經有VR公司來和微課教學研究中心探討如何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進行教學了?!半S著新技術的出現,教學研究是沒有終點的?!标惱蠋熥詈髲娬{道。
用愛與責任兌現無悔的選擇
參觀了微課教學研究中心之后,記者們開始了對陳老師的訪談。
陳老師在教師這個職業領域上辛勤耕耘了四十年,先后教過數學和計算機等專業,當被問到是否對這個職業選擇感到過后悔時,陳老師說,自己的名字——“陳星火”,除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層意思之外,另一層意思就是要照亮別人,而老師就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正是熊熊燃燒的火炬,要為學生照亮人生之路,并指引他們前行;另外,做老師首先要求表達能力要好,陳老師不僅能說會說,還愛說;最重要的是,做老師對孩子要有愛心,對學生要負責任,要愿意把自己會的東西教給學生,而陳老師在這方面則是很有熱情去做好。有什么阻力能夠攔得住陳老師那種對教師職業發自內心的熱忱呢?
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要無怨無悔地干下去。陳老師并不后悔這樣的選擇,相反,他在這里干得有聲有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為計算機教學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并且出版了幾十本計算機方面的書籍,實實在在地成為了一名好老師。
談到影視創作經歷,陳老師和我們說了他的整個教學影視創作經歷過程。1990年第一次開始影視教學創作,之后經過鋪墊和歷練,陳老師通過幾年時間的努力終于站到了中央電視臺的演播室里,開辦小霸王學習機的電視講座,四機拍攝,一次合成。中央電視臺8次播放,陳老師因此聲名遠揚。1996年,國際數據集團IDG找到陳老師擔任編劇,創作了國內第一部60集的情景教學片《憨憨漫游電腦世界》。之后陳老師又做了許多電視節目,積累了大量的教學影視創作經驗,為如今的微課研究工作夯實了基礎。


圖為《憨憨漫游電腦世界》錄像帶與劇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陳老師不僅在教學研究上著述豐厚,而且在工作之余利用閑暇時間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每次游歷之后,他便將旅行中的點點滴滴和所思所想,悉數分享在個人空間——“火爺游神州,火眼看世界”上,目前已經創作了兩百多篇游記,涵蓋了全中國的每一個省,其中既有對中華各民族民間風情的親身體驗,也有對各時期歷史及著名人物的無限追思。陳老師不僅教給學生專業上的知識,更是通過這種親身游歷的方式,將我們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活生生地展現給自己的學生,在課堂之外、生活之余拓展著學生的眼界和學識。

陳老師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情商、工作能力和組織能力,這其中,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最為重要的。同時,他還提到自己的教育理念。“老師對學生,一要有愛心,二要有責任心。父母把孩子們送到學校,把孩子們的未來交給我們灌注,我們要對家長負責?!?/p>
“2002年我還在本部(9499www威尼斯)任教的時候,去新疆的兩所中學作報告,在克拉瑪依六中,一位女老師激動地問我:‘您教過一位叫苗淼的學生嗎?’我說:‘教過?!拥馗嬖V我:‘我就是她的媽媽!孩子在家時經常提到您,說您是她遇到過的最好的老師,我要為孩子謝謝您!’”陳老師回憶起多年前的這件往事,“這件事對我來說真的是觸動太大了,我沒想到,距離北京兩千公里之外的新疆,還有我的學生,以及我學生的家長支持著我?!眮碜詫W生和家長的尊敬與認可,對陳老師而言的確就是最大的幸福,但假若沒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即便是這種簡單的幸福也絕不會來得簡單。正如陳老師所言,“在這幾十年的教學中,我所教授的弟子應該有上萬人了吧,雖然不能像孔子一樣教出七十二賢人,但是對每一位學生,我都會竭我所能,用心上好每堂課,以真誠之心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令陳老師感到遺憾的是,自己沒有時間去寫一本送給所有大學生的書,其實書名早就想好了,就叫《火爺對你說,你該怎樣讀大學》,他希望通過寫這本書,可以使不同年級的同學,或多或少地對自己今后的人生路有一個把握。由于事務繁忙,這個心愿的實現一直被耽擱了下來。但工作和生活這么些年,對每一屆學生,陳老師早已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學所識傳授給了學生們。
與“火爺”相處的點點滴滴
在學生當中,陳星火老師很有威望和人氣,同學們都叫他“火爺”。如今陳老師已經退休了,不再給同學們授課,一心一意地辦起“微課教學研究中心”。
微課教學研究中心主要是為了培訓教師,制作微課而開設的,招收了40多名來自信息技術學院各個專業大四的學生。他們從本學期開學的時候就來到了圖書館三樓微課教學研究中心的辦公區域。制作微課既是他們的畢業設計,也是他們實習的工作內容。

圖為老師的學生們在做畢業設計
幾個月來和火爺的朝夕相處,也讓他們更真切地感受到陳星火老師的人格魅力。
他們每天九點鐘來“上班”,而每次火爺都會比他們早來。下午五點鐘他們下班了,火爺也還不走,一直看片審片,經常待到晚上十一二點才離開。吃飯時間也是常常邊吃盒飯邊看學生制作的微課視頻。
“火爺是個很有威望的老師,而且和我們的關系很好,經常和我們一起去食堂吃飯?!眮碜源笏臄底置襟w技術專業的張同學談到對陳老師的印象時這樣說道。
而同學們普遍都認為陳老師是個平易近人、親切隨和且幽默風趣的老師,因此他跟同學的關系都很好。陳老師平時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和工作,還會關心他們的生活。有些時候還會跟他們講一些以后走入社會可能遇到的困難,所以也有同學認為他就是他們的“人生導師”。
甚至還有同學說參加這個畢業設計就是奔著陳星火老師來的:“就因為他是火爺,沒有別的原因?!?/p>
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同學們也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除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同學,其他同學在專業課上都沒有學過視頻制作和剪輯,這時數媒專業的同學就會提供幫助,而數媒專業的同學要是遇到“代碼”之類的問題也會向其他專業的同學請教。因此,一些簡單的技術問題同學們自己都可以解決。而陳老師教他們的東西,用同學的話來說就是學到了專業課以外的東西。比如說剪輯視頻的一些表現手法和藝術手法,還有市場上需要什么樣的微課等等。許多人都認為,盡管說開學以來進入“微課教學研究中心”的這段時間十分忙碌,但卻是大學四年中最為充實的一段時間,也是專業技能提升最快、學到東西最多的一段時間。
在采訪的最后,陳老師送給同學們三句話:把握自己,把握方向,把握機會。他說,何為大學?大學就是為將來做準備的地方。
你準備好了嗎?
攝影:謝雯雯 編輯:葉文韻